发布日期:2025-05-10 21:39点击次数:
3月13日,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论坛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领导,出版发行行业协会领导,粤港澳大湾区计算机领域、教育领域专家以及多所科研院校和教育组织的学者,兄弟省区发行集团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广东省各市县区教育系统与学校代表等450余人参加会议。
“广东新华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是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为响应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落实广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行动方案(2024-2027)》等工作要求,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支持下,由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广州分会、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作学术指导,联合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恒生大学、香港大湾区教育资源中心、澳门城市大学等科研院校与教育组织机构,以及部分前沿科技企业共同打造的创新型智库机构。
受访者供图
大会伊始,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蒋鸣涛致欢迎辞,提出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凝聚业界共识、创新应用场景、共建智慧生态,为全国教育出版、教育服务贡献“广东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中国计算机学会广州分会主席黄琼分别致辞。敖然指出,数智化转型非单一企业之责,应该是全行业协同创新的系统工程;数智化转型也不是把人工智能技术简单的视作一种工具去利用,而是塑造新技术背景下新型出版生态的过程。李璧亮提出四点“跨界协同”倡议: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协同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受访者供图
致辞结束后,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倪谦、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中国新华书店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雅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中国计算机学会广州分会主席黄琼、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媒介素养分会秘书长杨晓红、广东省出版集团总经理陈玉敏、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蒋鸣涛九位领导共同上台,一起为研究院成立点亮启动灯,宣告广东新华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开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新篇章。
在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论坛环节,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蒋运承教授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教学效率、优化学习体验,并提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刘载兴老师详细介绍了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项目的建设情况,通过分享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挑战,展望了未来课程发展的广阔前景。西安教育文化数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桂超从技术角度出发,指出大模型技术将成为新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引擎,为教育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广东新华乐育科技有限公司专家代表周光耀老师介绍了校园智能体服务方案在提升教育数字化服务质量方面的创新实践,为与会嘉宾提供了宝贵参考。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东新华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也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之路开启新篇。未来,研究院将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延伸阅读:嘉宾精彩发言
受访者供图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出版转型核心要义是守正与创新。守正,是出版业的生命线。出版的本质是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面对新技术,中国出版人要坚持出版工作大局,坚持服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做传递真理、启迪智慧的中坚力量。创新,是突破瓶颈的关键。AI并非替代人类的“对手”,而是解放生产力的“伙伴”。出版工作应聚焦内容生产的全流程,探索技术与业务、场景、服务相融合的出版新路径。面对人工智能在技术、伦理和模式上对传统出版业的重构,唯有“守正创新”,才能在技术洪流中把握方向、坚守价值、行稳致远。
受访者供图
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蒋运承:机器人走进课堂是比较快的事。VR、AR等技术在课堂教学硬件方面的影响比较大。在软件上,我们曾经困惑的个性化的学习可能会解决。课上、课后的数据采集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提升各方面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这些问题将在技术上有更大的突破。
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刘载兴:不仅是学生、家长在拥抱人工智能,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方面的素养。近期我们不仅举办了相关的技能培训,已经将一些运用普及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效率。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学习。
受访者供图
西安教育文化数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桂超:未来教育中人工智能产品更多聚焦于个性化辅导、精准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帮助老师家长做到因材施教。技术飞速发展后,为这些个性化新需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